首页 常识

为什么以房养老是骗局(“以房养老”骗局揭秘)

发布时间:2025-05-01 03:33:26

一、血本无归的“养老梦”

2025年初,北京一位年过七旬的陈老先生,因轻信某公司“抵押房产即可月领高额利息”的承诺,稀里糊涂签下一份“合同”,结果发现自己的房子竟被以市场价的三分之一贱卖。当他收到法院传票时,才惊觉所谓的“养老项目”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。最终,法院虽判决合同无效,但这场噩梦已让老人身心俱疲。

陈老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。据媒体报道,仅2020年至2025年间,全国曝光的“以房养老”诈骗案涉案金额超百亿,受害者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,有人甚至因此流离失所。这类骗局为何屡屡得逞?其背后的运作逻辑与法律漏洞,值得我们深挖。

二、拆解骗局:从“馅饼”到陷阱的闭环

1. 高息诱饵与情感攻势

骗子常以“免费旅游”“养生讲座送鸡蛋”等名义接近老人,逐步建立信任后,抛出“房产闲置不如抵押生钱”的诱饵。例如上海的杨先生被“邻居”拉入棋局,听信“月息20%”的谎言,将房产抵押后血本无归。这类骗局的核心是利用老年人对高收益的渴望和对“熟人”的轻信,以“国家政策支持”“零风险”等话术包装非法集资。

2. 合同陷阱与法律“武器化”

诈骗分子擅长利用复杂的合同架构制造“合法假象”。老人往往被要求签署借款合同、抵押合同、委托公证等文件,甚至被诱导办理强制执行公证。北京某案件中,骗子通过“委托书”获得房产处置权,将房屋低价转卖,而老人直到收到催债通知才察觉被骗。更可怕的是,这些合同在法律上形成闭环,一旦纠纷发生,老人因缺乏证据难以维权。

3. 资金链断裂与“钱房两空”

骗局的终极阶段是资金链断裂。骗子初期按时支付利息以获取信任,待老人追加投资或抵押更多房产后便卷款跑路。例如和谐众生公司案中,老人抵押房产获得的贷款被转入骗子控制的账户,最终因无法偿还债务面临房屋被拍卖。

三、正规与骗局的“生死界线”

真正的“以房养老”是国家试点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,其特点为:

- 机构正规:仅限持牌保险公司经营;

- 权属明确:老人保留房屋所有权直至身故;

- 无额外合同:不涉及借款、理财或房屋买卖。

而骗局往往具备以下特征:

- 承诺高息:年化收益超6%即需警惕;

- 合同混杂:要求签署借款、理财等多份文件;

- 证件失控:房产证、身份证等原件被扣留。

四、守住房产证的“四道防线”

1. 警惕“天上掉馅饼”

记住央行原副行长郭树清的警告:“收益率超6%要打问号,超10%可能损失全部本金。” 对免费礼品、高息回报等诱惑保持清醒,尤其是涉及房产抵押时,务必与子女或律师商议。

2. 核验资质与合同

- 查机构:通过银保监会官网核实金融机构资质;

- 审合同:重点排查“借款”“理财”“委托出售”等条款,避免签署空白文件;

- 留凭证:合同每页签字并自留原件,防止篡改。

3. 子女参与与日常沟通

北京海淀法院的判决显示,多数受害老人因与子女疏于沟通而独自决策。子女应主动了解父母财务状况,定期核查房产证、银行流水等关键信息,并通过案例分享提高老人防诈意识。

4. 法律维权与证据保全

一旦发现被骗,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

- 报警并举报:通过12337全国养老诈骗举报平台留存证据;

- 申请财产保全:防止房屋被强制执行;

- 司法救济:如北京陈老先生案,法院通过审查交易合理性(如低价、无看房记录等)推翻表面证据,追回房产。

五、社会共治:让法律成为最后的盾牌

近年来,司法机关已加大对“以房养老”骗局的打击力度。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将此类案件纳入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,多地法院推行“穿透式审查”,重点核查老人真实意愿与合同合法性。然而,根治骗局仍需家庭、社会与法律的联动:

- 家庭层面:强化代际沟通,构建“防骗亲情网”;

- 政策层面:加快普及正规“以房养老”保险,压缩骗局生存空间;

- 法律层面:严惩恶意串通的第三方机构,打破“合法化”骗局闭环。

结语

房产是许多老人一生的积蓄,更是晚年的安身之所。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,唯有提高警惕、善用法律、筑牢亲情防线,才能让“以房养老”回归保障本质,而非沦为骗子收割的镰刀。记住:“你惦记别人的利息,别人正惦记你的本金”。守住房产证,不仅是守住一套房子,更是守住一份尊严与安宁。

相关阅读
复式为什么不值得买(千万别买小复式房,太后悔了!) 为什么以房养老是骗局(“以房养老”骗局揭秘) 大蒜为什么枯叶子(大蒜秧苗出现叶片发黄干枯?) 房子为什么要做夹层(买房子要买夹层户还是两边户) 按揭买房为什么要公证(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婚前财产公证) 卡特兰为什么不开花蕾就枯萎了(卡特兰不开花的原因和解决方法) 为什么冰箱多为白色(为什么同配置的冰箱,白色的更贵呢?) 水泥为什么要加水才会凝固(对于水泥你知道多少呢?) 为什么做盆底肌修复(为什么产后盆底肌修复必须做?) 天然气为什么便宜(天然气用的越多越便宜是市场经济规律吗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