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1-21 01:26:32
提到福建三明,大家会想到著名的大金湖,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个地方在几十年前,是福建核心工业的摇篮,省内几乎一半以上的钢铁,化肥都产自三明,还有当时最先进的兵工厂,重机厂等龙头型企业,过去的三明为什么那么牛?它的现状又是怎样的?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。
小三线建设
20世纪50年代,中国处在非常艰难的境地,面对美国,苏联两个超级大国,一边是苏联不断向边境地区增兵,一边是美国在东海实行战略包围,随时都有可能打战。
当时的福建工业主要集中在福州,泉州等沿海城市,而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,让这些城市处在比较危险的境地中。
根据当时各战区的战略位置不同,中国提出了三线建设,简单来说,一线就是中国沿海和边疆地区,二线是靠近沿海内陆的城市,三线则是中西部,比如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云贵川等省份,三线也是中国地形最复杂,最隐蔽的区域,因为那里包含了大量的山区,很适合防守。
在当时不明朗的国际形势下,为了确保一旦开战,中国工业基础不至于被摧毁,就要把沿海的工业迁移到更安全的三线地带。
而福建距离内陆过于遥远,本身就具备山多,隐蔽性高的特点,北有武夷山,中有戴云山,和西南部的玳瑁山连城一片。
在那个随时备战的特殊形势下,三明,南平和龙岩就成了最理想的战略大后方,也被称为“小三线”。
1958年,福建想要建造一座当时省内最大的钢铁厂,因为钢铁在冶炼时,会产生大量热能,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冷却,所以钢铁厂一般都建在海边。但是当时的情况很明显不允许这么做。
纵观内陆的三座城市,龙岩主城区只有一条小溪,不具备打造钢铁厂的基本条件,只有三明和南平有充足的水源,但南平主城区过于狭小,位置也不如三明来得中心,所以三明被选定为了福建钢铁的生产基地。
这里处在戴云山的腹地,中间有沙溪经过上亿年冲击,形成的平原地带,两侧有高山作为掩护,方便打造防空洞等防御设施。
另外,永安的石灰岩,龙岩的无烟煤都可以通过铁路快速抵达这里,这都是炼钢所必要的矿物质,可以说在当时的背景下,确实找不到另一个比三明更适合的地方了。当时一起过来的还有福建化工,这两家公司成了当时带动福建工业发展的双龙头。
而沙溪自那时开始,更是成为三明工业的血液,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1964年,中国刚刚发明出核武器,拥有核武器的美,苏两国,更是将目标对准了中国,苏联甚至不断向邻近中国的蒙古派驻苏军。
当时全国唯一生产最先进65式85毫米的火炮工厂,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,因为距离中苏边境只有600多公里,为了安全起见,这座军工企业被安排到了福建三明。
根据兵工厂的选址要求,必须要同时满足“靠山、分散、隐蔽”的特点,而当时在三明清流嵩溪镇的元山村内,有一处纵深达到4公里的峡谷地带。
这里的山路蜿蜒曲折,两侧山体可作为防空洞掩体,平时也鲜有外人会经过这里,比较符合兵工厂选址的所有要求,所以三明兵工厂被选在了这里,在60~70年代的巅峰时期,峡谷内共兴建了85栋高楼,有医院,学校,食堂,宿舍楼等等,形成了一座有3000多人规模的小城镇,虽然它并没有发挥战争的使命,但却给了当时中国对外的底气,为后来取得国际上形势转变做出贡献。
除此之外,在1966年以前,福建纺织业还处在比较落后的纯手工印染阶段,不仅效率低下,成本还非常高,上海立丰染织厂抽调出技术骨干到三明市,成立了三纺,是福建省内第一家使用机器印染的纺织企业。
1980年,三明的GDP达到11.2亿元,而当时的厦门为6.4亿,相差近一倍,无论是城市建设,还是经济水平,三明在当时都和省会福州旗鼓相当。
但也是从那时开始,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,中国从战略备战转向为对外开放,发展民营经济,这也意味着三明的山区地形已不再向过去那样吃香。
因为沿海城市拥有更充沛的水源,更平坦地势,以及更加方便的港口运输,自那以后,以厦漳泉为代表的闽南金三角工业才开始崛起,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以为三明就是个山区城市。
三明现状
在经历了60多年沉淀后,三明钢铁已发展成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一流企业。在三明市区,泉州安溪,福州罗源,漳州闽光都设有分支生产基地。
2018年,福建三钢因其厚重的历史,被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,是福建省首家对外开放旅游工业区,这也预示着三明正在加大开放的步伐,思维变得越来越年轻。
现在的三明,连农村都在尝试新能源项目,在当地居民楼屋顶,或是公园内,随处可见一排排齐齐整整的太阳能板绵延了数十里,这些依靠光伏产生的电量除了给居民家供电,多余的电量还可并入国家电网产生收益,是福建新农村的代表典范。